淮南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发布日期:2018-04-13 13:37 【字号: 阅读:


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2018年4月9)

2017年,面对综错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五大发展美好淮南,聚集深化供给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1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53.0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437.3亿元,增长8.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017元(折合4742美元), 比上年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3:47.2:40.5调整为10.9:49.8:39.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7%。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9389元/人,比上年增加6246元/人。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8.7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46%,比上年末提高1.41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13.23‰,比上年末提高0.51个千分点;死亡率6.12‰,提高0.2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11‰,提高0.29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389.6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男性204.4万人;女性185.2万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23.7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61.4万人;第二产业71.7万人;第三产业 90.6万人。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较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万户,其中新增民营企业0.7万户。年末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16.7万户,同比增长19.1%。其中民营企业3.2万户,同比增长29.4%。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8%,工业品价格上涨2.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7.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本年度原煤去产能620万吨。年末,生产企业原煤库存36.8万吨,比上年末减少17万吨。年末,房地产待售面积9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8.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83.3%下降到77.5%。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07.0亿元,同比增长6.5%。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1%;棉花种植面积1341公顷,下降32.1%;油料种植面积9618公顷,下降0.8 %;蔬菜种植面积4.0万公顷,增长1.4%。

全年粮食总产量289.7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

夏粮产量120.7万吨,下降3.4%;秋粮产量169.0万吨,增长5.7%。油料产量2.8万吨,下降11.9%;棉花产量2095.8吨,下降35.5%;蔬菜产量126.7万吨,增长2.3%。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77.7万头,比上年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160万头,增长1.2%。肉类总产量24.8万吨,增长1.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6.1万吨,增长1.4%。禽蛋产量11.0万吨,增长2.0%。牛奶产量4.2万吨,下降6.3%。水产品产量18.8万吨,增长1.7%。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各式拖拉机22.6万台,下降0.8%;联合收割机18246台,增长8.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8.4万吨,下降2.4%;农村用电量13.5亿千瓦时,增长4.4%。有效灌溉面积28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14.3千公顷。

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6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全年共安排各级各类扶贫资金3.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2.0亿元,市级扶贫专项资金0.4亿元,县级扶贫资金0.8亿元。当年贫困人口脱贫3.0万人,贫困村出列57      个;年末,全市贫困人口6.2万人,贫困村5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37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7.3%,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13.9:86.1变化为13.1:86.9。


全市重点监测的33个工业行业中,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173.7亿元,增长3.9%;电力行业94.8亿元,增长10.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8亿元,增长7.8%;装备制造业19.3亿元,增长23.3%。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21.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9.9亿元,增长18.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下降4.4%,洗煤下降2.2%,发电量增长7.3%,合成氨下降15.9%,化肥增长8.0%,水泥增长7.3%,矿山专用设备增长12.8%。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电装机容量1482.9万千瓦,其中燃煤火电1428.6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7.0万千瓦。当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7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7万千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6.9亿元,增长24.6%;利润总额52.7亿元,增长57.9%;税金总额74.1亿元,增长26.2%。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32.0%,较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

年末资质内建筑企业108户,比上年减少1户,其中大型企业1户,中型企业21户,小型企业66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0.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1.3万平方米,减少30.6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增长4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1021.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26.6亿元,增长40.8%;民间投资603.5亿元,增长2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第二产业增长2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7%。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29.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下降8.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90.9%;制造业投资增长12.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3.7万平方米,增长40.0%。商品房销售额 177.0亿元,增长69.3%。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868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311套。

全市260个亿元以上在建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9.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35.8%;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紫杉肽原料药生产、毛集工业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竣工,中安煤化一体化、商合杭高铁淮南段、中国三峡两淮光伏领跑150MW光伏电站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政府性投资稳步推进。淮舜南路人行道维修、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食品检测实验楼扩建、粮食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合淮路与青桐大道连接线、春申大街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淮凤路、亚行贷款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世行贷款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4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476.6亿元,增长11.0%;乡村实现零售额96.8亿元,增长16.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94.9亿元,增长11.5%;餐饮收入78.5亿元,增长14.6%。

  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2.6亿元,增长11.7%。全市纳入统计的19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8亿元,增长34.5%。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吃、穿、用类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1.9%、5.1%和16.3%,粮油食品类增长5.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中西药类增长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1.8%,汽车类增长2.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9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27294万美元,增长14.1%;进口2631万美元,下降27.4%。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家,比上年增长33.3%;合同利用外资6627万美元,下降29.8%;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3859万美元,增长7.0%。全年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63848万美元,增长1.9倍;完成营业额29475万美元,增长52.4%。当年外派劳务人员3736人,增长2.2倍。引进内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总额为786.9亿元,增长9.8%;利用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到位资金457.5亿元,增长12.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旅客运输量3699万人,比上年下降17.2%;货物运输量23512万吨,增长23.6%。公路客运周转量22.3亿人公里,下降22.2%;公路货运周转量53.8亿吨公里,增长6.6%;水路货运周转量379.2亿吨公里,增长67.6%;港口吞吐量1798.3万吨,下降23.7%。

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29.6万辆,增长13.8%;其中:载客25.6万辆,增长16.4%;载货3.8万辆,持平;私人汽车25.4万辆,增长16.5%。年末,全市公共汽车1047辆,下降0.6%;出租汽车3633辆,较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853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211.3公里、一级公路达156.5公里、二级公路461.1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8亿元,比上年下降1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0亿元,增长29.5%;电信业务总量 25.8亿元,下降17.5%。当年获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3家。年末,全市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22家。全年全市完成快递与邮政快递包裹业务量1506.9万件,同比增长43.0%;快递与邮政快递包裹业务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38.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0万户,下降14.2%;移动电话用户243.8万户,增长12.8%,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27.4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81.0万户。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33部,同比下降13.4%;拥有移动电话237部,同比增长2.4%;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28部,同比下降16.9%;拥有移动电话219部,同比下降4.5%。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7.5万户,增长14.7%。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78.5万人次,增长17.3%。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0万人次,增长26.3%。旅游总收入164.1亿元,增长20.3%。其中,国际旅游收入3660.9万美元,与上年持平。全市星级饭店30家,与上年持平;客房2572间,比上年增长2.8%。年末全市共有8个4A级旅游景区。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3亿元,增长4.0%。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31.2亿元,增长24.6%,其中,增值税增长49.1%,营业税下降13.7%,企业所得税增长13.0%。财政支出233.3亿元,增长7.0%,其中13大类民生支出195.2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83.7%,同比增长8.1%。从财政支出的项目看,教育支出44.7亿元,增长1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0亿元,增长37.2%;医疗卫生支出27亿元,增长0.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下降0.1%。全市33项民生工程实际拨付资金45.1亿元,同比增长4.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52.9亿元,比年初增加281.1亿元,增长15.9%。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599.9亿元,比年初增加175.5亿元,增长41.3%;住户存款余额1057.4亿元,比年初增加63.9亿元,增长6.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292.8亿元,比年初增加119.8亿元,增长10.2%。其中,境内短期贷款441.4亿元,比年初增加39.4亿元,增长9.8%;境内中长期贷款792.0亿元,比年初增加99.8亿元,增长14.4%,中长期贷款中住户贷款272.8亿元,增长35.5%。

全年直接融资总额达334.5亿元,同比增长60.4%。淮南白蓝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寿县天和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安徽维东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51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年末,全市有1家公司在主板上市,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4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111家公司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全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4.9亿元,增长17.6%;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2亿元,增长29.6%。赔款和给付支出17.8亿元,下降4.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8.3亿元,增长22.6%;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9.5亿元,下降20.1%。

年末债券市场融资余额432.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中期票据余额58亿元,短期融资券余额30亿元,企业债余额94亿元。

全年证券交易额2393.2亿元,同比下降10.3%。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04.9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人均消费性支出18525.9元,增长9.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3.5%,居住支出增长4.8%。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6%,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1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0.9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70.4元,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2万人,同比增长1.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51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5万人,同比下降0.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0万人,下降1.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1.2万人,增长1.2%。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3.6万人,下降2.8%;生育保险人数27.6万人,增长 0.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234.8万人,同比增长0.2%,参合率为104.3%。

年末2.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2.6万人。全年医疗救助29.3万人次,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6所,在校学生77528人,招收学生   22181人,毕业生2464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943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2985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2134人,其中初中107770 人,小学244364人;幼儿园在校学生102809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0475人。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19.1亿元。科研机构110个。科技人员1806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5381件,比上年下降2.8%;专利授权量2358件,比上年增长3.9%。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7 项。

年末拥有国家级研究院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级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18家。

年末,全市科技孵化器共有 16 家,众创空间 17家,孵化企业和创新团队467 家。当年,全市新增科技孵化器 6 家,众创空间 10 家,孵化企业和创新团队 261 家。

年末全市有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43个,其中质监系统5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3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4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项。年末,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安徽名牌产品50个。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9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66.3万册。各级综合档案馆7个,档案馆藏档案、资料120.6万卷(册),增长0.6%。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500万份。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436个,其中医院7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8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7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5个,村卫生室8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729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184人,注册护士810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1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6万张。中心血站1个,全年共有2.3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1396万人次。   

全年在省级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金牌50.5枚,银牌37枚,铜牌56枚。举办了“2017年淮南市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淮南市第八届运动会”等百余项次重大活动。

年末全市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8个,床位

3537张,收养各类人员2964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6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42个,社区服务站227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152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00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8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319.1公顷,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55.5公顷,增长80.1%;房地产用地380.7公顷,增长18.5%;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582.9公顷,增长19.0%。

全年全市供水总量21.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 19.9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8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21.5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1.8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7.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2.09亿立方米。

年末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4.0万立方米,比上年提高9.0%;污水处理率达到97.48%,提高0.01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05%,提高3.91个百分点。

当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668.7公顷。年末全市森林面积84.9千公顷,森林覆盖率15.34%,较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541.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442.4万立方米。 

年末全市有市、县级环境监测站3个。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09天,占全年比例为57.7%;全市PM10年均浓度为10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提高26.4%。

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较上年削减44.7%、16.4%、33.6%和33.3%。初步核算,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0.29%。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7人,比上年下降20.2%;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为0.575人,下降49.1%;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058人,提高123.1%。全年发生火灾事故916起。全年发生交通事故933起。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18年淮南市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5]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6]因区划调整,2015年寿县划入淮南市管辖,本公报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历年数据均为含寿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