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公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8-04-18 09:24 【字号: 阅读: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思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各项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157586人,其中城镇人口134664人,乡村人口22922人;男性人口80588人,女性人口7699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1.1%、48.9%;出生人口1266人,出生率8.0‰,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40人,死亡率7.2‰,比上年增长2.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0.8‰,下降2.7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7.8万人。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比重为1.5:58.4:40.1。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2.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492万元,增长3.9%。其中,农业4957万元,增长4.1%;林业519万元,增长4.2%;牧业2367万元,增长3.2%;渔业426万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23万元,增长7.3%。

  全区生猪出栏6566头,同比增长1.2%;牛出栏1005头,同比增长5.4%;羊出栏4982只,同比增长1.8%;出栏家禽33.4万只,同比增长4.4%。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66吨,同比增长3.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315吨,同比增长2.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811公顷,同比增长1.3%,全年粮食作物产量7755吨,同比增长1.1%。其中,稻谷产量2450吨,同比增长0.5%;小麦播种产量4145吨,同比增长2.2%;经济类作物播种面积为1256公顷,同比增长1.6%,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蔬菜播种面积为877公顷,同比增长1.6%,总产量2.73万吨,同比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下降1.0%,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0.4:99.6。

  全区9个工业行业中,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4.18亿元;电力行业1.37亿元,同比下降15.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3.07亿元,同比增长3.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49.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5.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同比下降16.7%,水泥下降2.3%,混凝土增长6.2%,砖块产量增长19.1%。钢丝产量下降3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33.9%;利润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181.6%;利税总额4.5万元,同比增长289.2%。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204.6万元,较上年增长2.9 %,全区4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908.6 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60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60平方米。全年实现税收384.2 万元,增长85.6 %;利润197万元,增长16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含房地产)完成投资20.28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4.56亿元,同比增长15.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同比增长82.6%,制造业投资完成5.32亿元,同比增长268.9%。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50个、竣工18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个、竣工1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71亿元,同比增长222.5%。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和销售面积均为0平方米。

  五、内外经济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达到0.49亿元,同比增长9.2%。大润发时代购物广场、中影影视城等项目建成运营,佳城国际商业综合体初具规模。西部水运港口物流园、汉阙酒店等项目已加快推进。全年累计外出招商210次,接待外商330次;新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60亿元;引进内资26.8亿元,增长9.9%;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9.0亿元,增长26.7%。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2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八公山风景区东大门标志性建筑汉阙广场建成,丁山人行观景步道投入使用,风景区各个景点整体提升工程完成。并成功举办八公山旅游嘉年华、旅游商品展销会、八公山风车节、灯光艺术节等活动。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4%,接待游客量增长15%。

  七、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完成2.6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3%,比去年同期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9786万元,占比87.5%。财政支出4.18亿元,增长4%,其中13大类民生支出3.54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84%。从财政支出的项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1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538万元,教育支出770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0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5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46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5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694万元。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9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1元,同比增长9.4%。

  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参续保9004人,养老金发放率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共实收办理52631人。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达99%以上,农村五保、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6.7%、5%、26.4%、14.3%。本年共办理新增灵活就业养老保险332人。

  年末全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800万元,惠及群众14.76万人次。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实现各类就业再就业7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力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持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深入推进学区建设,全年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485万元,区七小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区五中综合楼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年教育投入7704万元。年末区属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15所(不含3所市属中学、1所民办学校),其中初级中学2所,城市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2所(其中农村小学5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26人,小学5863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

  建立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首批5家企业纳入培育。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申报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申请专利37项,专利授权14项。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72户,新增外贸备案企业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9.3%。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77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2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综合医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家村卫生室、26家个体诊所,1家综合门诊部。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共9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6人,注册护士438人。新农合应参合人数22189人,实际参合人数22012人,参合率99.2%。

  年末全区有1个文化馆和2个文化站。建成3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1个农家书屋,12个社区书屋,2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5个美好乡村文化广场,21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完成6000户农村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组织品牌节庆活动八公山区旅游嘉年华和八公山区健身秧歌活动,组织参加“龙舞盛世大地欢歌”淮南市文化志愿者下基层惠民演出,参加“军歌嘹亮”淮南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歌咏大会获全市最佳风采奖。

  全年在市级比赛中,我区运动健儿共获得金牌7枚,银牌13枚,铜牌12枚。荣获市八运会“优秀组织奖”。全区新增体育健身场地46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矿产资源丰富,现有探明的矿产资源不下50种,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大理石、石灰石、紫砂页岩、高岭土、矿泉水、龟纹石、紫金石等,品位较高,储量都十分可观。我区利用紫金石开发出的紫金砚系列产品,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旅游产品。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区属废弃煤矿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域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编制完成。保护山石资源,实现了山石资源全面禁采和巡查监管全覆盖。持续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全面清理非法码头、堆场、环保违法违规项目。PM10、PM2.5数值优良程度位于全市前列。完成人工成片造林、一般森林抚育5.6万亩,森林覆盖率37.48%。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