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解读】《淮南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力实施五大攻坚行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1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57.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791.5亿元,增长6.2%。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5%、41.1%和49.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粮食总产量322.44万吨,比上年增加4.76万吨,增长1.5%。猪牛羊禽肉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5.4%、0.2%、0.9%、2.4%;牛奶产量增长2.7%,禽蛋产量增长10.5%。
(三)新动能加快成长
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2%,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4.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6.4%。全年新设经营主体5.1万户,比上年增长17.7%。年末,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达32.1万户,比上年增长9.5%。
(四)新型消费热度持续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9.4亿元,比上年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比上年增长5.4%,高于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4个百分点,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提高到6.0%;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9.6%,占全市限上汽车类零售额的比重为19.9%,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2%,工业投资增长41.6%,技改投资增长38.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7%。
(六)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2.2%,居住价格下降1.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3%。
(七)居民收入增加就业稳定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77元,比上年增长4.9%;人均消费支出22598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5元,比上年增长7.8%;人均消费支出15606元,增长5.1%。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3.8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95万人。
(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5.8万人,工伤保险参加人数为35.5万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为31.8万人,全年为0.5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年末1.6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1.8万人。
政策解读咨询渠道:市统计局综合核算科
联系人:戴宜娜
联系电话:0554-664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