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八公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1]
八公山区统计局
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执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路径,着力提信心、促转型、优功能、抓治理、惠民生,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代化美好八公山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 4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三次产业[3]协同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4.6%,其中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0.9%,制造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27.7:7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469元,比上年增长6.2%。
表1 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单位:亿元
行业 |
增加值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44.4 |
4.4 |
其中:第一产业 |
0.9 |
3.6 |
第二产业 |
12.3 |
4.6 |
第三产业 |
31.1 |
4.3 |
其中:农林牧渔业 |
0.9 |
3.7 |
工业 |
10.5 |
0.9 |
建筑业 |
2.2 |
25.8 |
批发和零售业 |
8.5 |
3.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6 |
2.1 |
住宿和餐饮业 |
1.7 |
7.5 |
金融业 |
4.0 |
5.5 |
房地产业 |
2.6 |
3.4 |
营利性服务业 |
5.1 |
9.9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7.3 |
1.7 |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37258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002人,乡村人口6256人;男性人口70640人,女性人口66618人。出生人口314人,出生率2.3‰,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81人,死亡率3.5‰,比上年下降1.5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1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2万人。
表2 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人
指标 |
年末数 |
比重(%) |
年末户籍人口 |
137258 |
— |
其中:男性 |
70640 |
51.5 |
女性 |
66618 |
48.5 |
其中:城镇 |
131002 |
95.4 |
乡村 |
6256 |
4.6 |
其中:0-17岁 |
13107 |
9.5 |
18-34岁 |
21308 |
15.5 |
35-59岁 |
58393 |
42.5 |
60岁以上 |
44450 |
32.4 |
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0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69人。全年全区新增经营主体 1056户,其中企业 265户,个体户786户。年末,全区各类经营主体 8243户,比上年下降0.5%,其中民营企业1615户,比上年增长3.6%。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户,其中工业企业3户,资质内建筑业企业5户,房地产业企业2户。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9万亩,比上年增长0.5%。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436亩,比上年增长0.3%;水稻种植面积6875亩,比上年增长1.3%。油菜种植面积2709亩,比上年增长2.9%。蔬菜种植面积1.26万亩,比上年增长2.5%。园林水果种植面积3730亩,与上年一致。全年粮食产量0.66万吨,比上年增产1.5%。其中,水稻产量2901吨,增产1.3%;小麦产量3317吨,增产0.9%。油菜籽产量449吨,增产2.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万吨,增产3.4%。园林水果产量3031.9吨,减产14.1%。
全年猪、牛、羊、禽肉肉类总产量1800吨,比上年下降6.9%。禽蛋产量3352吨,比上年下降6.4%。水产品产量1054吨,比上年增长2.8%。年末全区生猪存栏2717头,比上年增长4.9%;全年生猪出栏4063头,比上年增长4.6%。
表3 2024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吨 |
6647 |
1.54 |
蔬菜及食用菌 |
吨 |
31958.5 |
3.37 |
肉类 |
吨 |
1800 |
-6.88 |
禽蛋 |
吨 |
3352 |
-6.39 |
水产品 |
吨 |
1054 |
2.8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9.4%,制造业增长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2.1%。分行业看,1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9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99.4%,农副食品业加工增长40.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7%。
表4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增加值及增速
单位:%
行业 |
增加值占比 |
增速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5.9 |
99.4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1 |
40.9 |
食品制造业 |
3.9 |
6.4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5 |
1.5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0.2 |
-8.5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6 |
1.7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5.1 |
14.7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3.0 |
17.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4.9 |
7.4 |
金属制品业 |
3.2 |
-17.1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9 |
-54.3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7 |
28.7 |
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
1.6 |
-3.5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3.5 |
-70.2 |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商品混凝土产量比上年增长4.7%,砖块产量增长9.4 %,速冻食品产量增长14%,水泥产量下降18.3%,鞋产量下降47.1 %,矿山专用设备产量下降95.8 %。
表5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速冻食品 |
吨 |
3291 |
14.0 |
鞋 |
万双 |
49.4 |
-47.1 |
水泥 |
万吨 |
107.0002 |
-18.3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55113 |
4.7 |
砖 |
万块 |
14957 |
9.4 |
矿山专用设备 |
吨 |
46.43 |
-95.8 |
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比上年下降7.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9.4%,制造业增长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1亿元,比上年下降4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6元,比上年增长1.2%;营业收入利润率39.1%,比上年下降7.9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10家,比上年增长100%。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2.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7.5%;金融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3.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5.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31.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制造业投资增长4.1%,技改投资增长53.2%,民间投资增长64.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0.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商品房销售额2754万元,增长4.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3805平方米,下降27.9%。
六、经济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亿元,比上年下降3.4%。按行业统计,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7%,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9.9%。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5.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下降40.1%,餐饮收入增长10.1%。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下降66.8%,饮料类下降6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5%,日用品类下降52.8%,汽车类下降0.3%。
全年进出口总额52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
七、财政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比上年下降2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亿元,比上年下降6.1%。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增长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65.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3.2%,卫生健康支出下降6.3%,住房保障支出下降39.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8.4%。十三大类民生支出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88.9%。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52元,比上年增长4.6%;人均消费支出20960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2元,比上年增长5.8%;人均消费支出19182元,增长6%。
|
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0个,养老服务床位993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1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授权专利7件,比上年增长16.7 %。年末发明专利有效数增至6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94件,比上年增长16.5%。全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0.54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0.56亿元。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4家企业入库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
年末区属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13所(不含3所市属中学),其中初级中学2所,城市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0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02人,小学4014人,区属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514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图书馆)1个,文化站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3个,农家书屋21个,社区书屋21个,美好乡村文化广场8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2个。全年组织开展安徽省乡村“四季村晚”群众文艺展演,“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文化进万家”“大地欢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百场黄梅戏唱响百家景区”八公山风景区专场展演,“大地欢歌 舞动江淮”八公山区广场舞联赛,“童心向党 逐梦未来”“六一”少儿艺术展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精神 伟大征程”图片展、“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全区4A级景区1个,全年接待游客量比上年增长31.5%,门票收入比上年增长30%。
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73个,其中二级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个体医疗机构2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村卫生室2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8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5人,注册护士397人,乡村医生5人。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563张,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床位525张、卫生院床位28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 50.6万人次。
全年举办广场舞联赛、“和美乡村”篮球赛、职工羽毛球比赛、乒乓球邀请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等多项体育赛事活动,参加各类赛事活动人数约1.2万人次。举办八公山小川藏线毅行大会活动,2000余人参加活动。安装健身路径4套,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个,室外乒乓球、羽毛球场地共2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1.38公顷,比上年下降8%。全年全区总用水量2212万立方米。当年全区新增人工成片造林面积26.3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1.5千公顷,森林覆盖率15.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7.5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6.58万立方米。
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40.5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PM10年均浓度为65.8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2%。全区优良天数比率为78.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16.9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8%。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1.7%。
全年全区未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主要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