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淮南市统计局
淮南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20 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我省有关工作的通知》(皖政秘〔2023〕50号)和《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淮府秘〔2023〕31号)要求,我市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县区(园区)、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市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淮南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淮南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2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3604个,比2018年末增加12283个,增长39.2%;产业活动单位[1]50296个,增加13436个,增长36.5%(详见表1-1)。
表1-1 单位数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 
       一、法人单位  | 
      
       43604  | 
      
       100.0  | 
    
| 
       企业法人  | 
      
       36828  | 
      
       84.5  | 
    
| 
       机关、事业法人  | 
      
       1743  | 
      
       4.0  | 
    
| 
       社会团体  | 
      
       613  | 
      
       1.4  | 
    
| 
       其他法人  | 
      
       4420  | 
      
       10.1  |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50296  | 
      
       100.0  | 
    
| 
       第二产业  | 
      
       10835  | 
      
       21.5  | 
    
| 
       第三产业  | 
      
       39461  | 
      
       78.5  | 
    
| 
       
  | 
      
       
  | 
      
       
  |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1893个,占2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380个,占14.6%;建筑业5716个,占13.1%(详见表1-2)。
表1-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 
       
  | 
      
       法人单位  | 
    |
| 
       数量(个)  | 
      
       比重(%)  | 
    |
| 
       合 计  | 
      
       43604  | 
      
       100.0  | 
    
| 
       农、林、牧、渔业*  | 
      
       962  | 
      
       2.2  | 
    
| 
       采矿业  | 
      
       11  | 
      
       0.0  | 
    
| 
       制造业  | 
      
       3977  | 
      
       9.1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21  | 
      
       1.0  | 
    
| 
       建筑业  | 
      
       5716  | 
      
       13.1  | 
    
| 
       批发和零售业  | 
      
       11893  | 
      
       27.3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29  | 
      
       3.0  | 
    
| 
       住宿和餐饮业  | 
      
       818  | 
      
       1.9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089  | 
      
       2.5  | 
    
| 
       金融业  | 
      
       139  | 
      
       0.3  | 
    
| 
       房地产业  | 
      
       1383  | 
      
       3.2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380  | 
      
       14.6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608  | 
      
       3.7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31  | 
      
       0.8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324  | 
      
       3.0  | 
    
| 
       教育  | 
      
       1762  | 
      
       4.0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623  | 
      
       1.4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802  | 
      
       1.8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3036  | 
      
       7.0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法人单位按单位管理地区汇总统计。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48333人,比2018年末增加33684人,增长6.6%,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13883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224425人,减少658人,下降0.3%;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323908人,增加34342人,增长11.9%。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94521人,占17.2%;建筑业65893人,占12.0%;批发和零售业56154人,占10.2%(详见表2)。
表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 
      
       
  | 
    
| 
       其中:女性  | 
    ||
| 
       合 计  | 
      
       548333  | 
      
       213883  | 
    
| 
       农、林、牧、渔业*  | 
      
       2918  | 
      
       836  | 
    
| 
       采矿业  | 
      
       48479  | 
      
       2813  | 
    
| 
       制造业  | 
      
       94521  | 
      
       41397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7800  | 
      
       2711  | 
    
| 
       建筑业  | 
      
       65893  | 
      
       13864  | 
    
| 
       批发和零售业  | 
      
       56154  | 
      
       25286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757  | 
      
       3599  | 
    
| 
       住宿和餐饮业  | 
      
       9279  | 
      
       6203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497  | 
      
       3684  | 
    
| 
       金融业  | 
      
       13106  | 
      
       7662  | 
    
| 
       房地产业  | 
      
       17310  | 
      
       8136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5765  | 
      
       18003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1740  | 
      
       3967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4724  | 
      
       7031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6873  | 
      
       3599  | 
    
| 
       教育  | 
      
       49232  | 
      
       30092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5646  | 
      
       17178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240  | 
      
       2171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3399  | 
      
       15651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按单位所在地区划代码汇总统计。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002.24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2681.94亿元,增长36.6%。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913.93亿元,增加864.63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088.31亿元,增加1817.31亿元,增长42.5%。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4557.08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623.58亿元,增长15.9%。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531.35亿元,增加518.85亿元,增长25.8%;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025.73亿元,增加104.73亿元,增长5.5%。
2023年,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实现营业收入3663.75亿元,比2018年增加1323.85亿元,增长56.6%。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2167.42亿元,增加720.82亿元,增长49.8%;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496.33亿元,增加603.03亿元,增长67.5%(详见表3)。
表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0002.24  | 
      
       4557.08  | 
      
       3663.75  | 
    
| 
       农、林、牧、渔业*  | 
      
       12.23  | 
      
       1.21  | 
      
       11.54  | 
    
| 
       采矿业  | 
      
       1517.10  | 
      
       1055.62  | 
      
       577.65  | 
    
| 
       制造业  | 
      
       1093.13  | 
      
       706.80  | 
      
       785.56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46.06  | 
      
       434.87  | 
      
       480.51  | 
    
| 
       建筑业  | 
      
       467.32  | 
      
       337.37  | 
      
       332.83  | 
    
| 
       批发和零售业  | 
      
       395.18  | 
      
       195.84  | 
      
       734.27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82.04  | 
      
       136.66  | 
      
       94.39  | 
    
| 
       住宿和餐饮业  | 
      
       27.03  | 
      
       13.01  | 
      
       16.32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8.24  | 
      
       37.86  | 
      
       86.29  | 
    
| 
       金融业  | 
      
       1924.59  | 
      
       -  | 
      
       98.03  | 
    
| 
       房地产业  | 
      
       1536.50  | 
      
       1097.66  | 
      
       220.17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78.55  | 
      
       202.53  | 
      
       124.68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85.02  | 
      
       29.41  | 
      
       33.57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24.70  | 
      
       114.28  | 
      
       11.81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3.66  | 
      
       3.70  | 
      
       9.30  | 
    
| 
       教育  | 
      
       180.20  | 
      
       25.03  | 
      
       6.47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33.16  | 
      
       58.30  | 
      
       35.15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2.01  | 
      
       2.98  | 
      
       5.21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95.52  | 
      
       103.95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合计数不包括金融、铁路部门调查的数据,不包括金融业负债合计。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
四、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407个,比2018年末增长24.3%;从业人员161870人,比2018年末下降7.4%,其中采矿业比2018年末下降35.8%,制造业比2018年末增长1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2018年末下降3.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4361个,占99.0%;港澳台投资企业24个,占0.5%;外商投资企业10个,占0.2%。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158738人,占98.1%;港澳台投资企业2465人,占1.5%;外商投资企业629人,占0.4%(详见表4-1)。
表4-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4407  | 
      
       161870  | 
    
| 
       内资企业  | 
      
       4361  | 
      
       158738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24  | 
      
       2465  | 
    
| 
       外商投资企业  | 
      
       10  | 
      
       629  | 
    
| 
       其他统计类别  | 
      
       12  | 
      
       38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11个,制造业3976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20个,分别占0.2%、90.2%和9.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0.7%、10.1%和9.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48479人,制造业94521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8870人,分别占29.9%、58.4%和11.7%。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9.7%、10.0%和7.4%(详见表4-2)。
表4-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4407  | 
      
       161870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7  | 
      
       48102  | 
    
| 
       其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4  | 
      
       377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445  | 
      
       9629  | 
    
| 
       食品制造业  | 
      
       118  | 
      
       1907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53  | 
      
       456  | 
    
| 
       纺织业  | 
      
       77  | 
      
       2614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320  | 
      
       8236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91  | 
      
       2487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63  | 
      
       2134  | 
    
| 
       家具制造业  | 
      
       85  | 
      
       784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89  | 
      
       1368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46  | 
      
       600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93  | 
      
       1731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44  | 
      
       404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40  | 
      
       4615  | 
    
| 
       医药制造业  | 
      
       38  | 
      
       4059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5  | 
      
       32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92  | 
      
       3466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72  | 
      
       12051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6  | 
      
       450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6  | 
      
       735  | 
    
| 
       金属制品业  | 
      
       415  | 
      
       6733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82  | 
      
       3395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83  | 
      
       9530  | 
    
| 
       汽车制造业  | 
      
       69  | 
      
       3367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1  | 
      
       269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91  | 
      
       6232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07  | 
      
       3103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23  | 
      
       711  | 
    
| 
       其他制造业  | 
      
       25  | 
      
       523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45  | 
      
       703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122  | 
      
       2197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344  | 
      
       16228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5  | 
      
       938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51  | 
      
       1704  | 
    
注:表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包含省电力公司淮南市分公司数据。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56.2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0.5%;负债合计2197.2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5.8%。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43.72亿元,比2018年增长44.4%(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3456.28  | 
      
       2197.29  | 
      
       1843.72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511.18  | 
      
       1054.22  | 
      
       574.74  | 
    
| 
       其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5.91  | 
      
       1.40  | 
      
       2.90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10.03  | 
      
       41.65  | 
      
       157.76  | 
    
| 
       食品制造业  | 
      
       9.37  | 
      
       5.08  | 
      
       8.46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3.25  | 
      
       1.27  | 
      
       1.57  | 
    
| 
       纺织业  | 
      
       20.46  | 
      
       13.22  | 
      
       10.20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3.03  | 
      
       5.84  | 
      
       17.12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8.40  | 
      
       5.11  | 
      
       5.38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3.82  | 
      
       6.24  | 
      
       12.90  | 
    
| 
       家具制造业  | 
      
       3.37  | 
      
       1.68  | 
      
       2.06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11.48  | 
      
       5.70  | 
      
       10.41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3.82  | 
      
       2.76  | 
      
       3.08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7.60  | 
      
       4.16  | 
      
       5.08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4.20  | 
      
       1.91  | 
      
       4.45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92.81  | 
      
       254.52  | 
      
       124.40  | 
    
| 
       医药制造业  | 
      
       62.59  | 
      
       28.59  | 
      
       34.02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38  | 
      
       1.15  | 
      
       0.12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22.07  | 
      
       12.12  | 
      
       17.25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15.23  | 
      
       73.06  | 
      
       97.16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6.43  | 
      
       2.53  | 
      
       18.08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5.21  | 
      
       3.56  | 
      
       17.86  | 
    
| 
       金属制品业  | 
      
       43.21  | 
      
       29.49  | 
      
       43.46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7.23  | 
      
       12.70  | 
      
       17.61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7.68  | 
      
       55.70  | 
      
       42.81  | 
    
| 
       汽车制造业  | 
      
       40.49  | 
      
       26.97  | 
      
       30.57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5.32  | 
      
       3.42  | 
      
       2.34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15.28  | 
      
       73.65  | 
      
       55.33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5.94  | 
      
       18.82  | 
      
       22.27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1.54  | 
      
       4.89  | 
      
       4.72  | 
    
| 
       其他制造业  | 
      
       0.43  | 
      
       0.20  | 
      
       0.52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12.99  | 
      
       7.91  | 
      
       10.66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8.48  | 
      
       2.91  | 
      
       7.90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751.45  | 
      
       390.26  | 
      
       453.45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62.14  | 
      
       24.79  | 
      
       18.45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2.47  | 
      
       19.82  | 
      
       8.61  |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4-4)。
表4-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 
       纱  | 
      
       吨  | 
      
       2605.6  | 
    
| 
       布  | 
      
       万米  | 
      
       542.8  | 
    
| 
       家具  | 
      
       万件  | 
      
       25.3  | 
    
| 
       纯碱(碳酸钠)  | 
      
       万吨  | 
      
       42.9  | 
    
| 
       合成氨(无水氨)  | 
      
       万吨  | 
      
       12.3  |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 
      
       万吨  | 
      
       13.1  |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69.1  |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771.2  | 
    
| 
       中成药  | 
      
       吨  | 
      
       3249.1  | 
    
| 
       塑料制品  | 
      
       万吨  | 
      
       10.2  |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万吨  | 
      
       24.9  | 
    
| 
       水泥  | 
      
       万吨  | 
      
       747.3  |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619.2  | 
    
| 
       钢化玻璃  | 
      
       万立方米  | 
      
       90.7  | 
    
| 
       中空玻璃  | 
      
       万立方米  | 
      
       34.3  | 
    
| 
       日用玻璃制品  | 
      
       万吨  | 
      
       9.6  | 
    
| 
       液压元件  | 
      
       万件  | 
      
       98.9  | 
    
| 
       粗钢  | 
      
       万吨  | 
      
       50.0  | 
    
| 
       钢材  | 
      
       万吨  | 
      
       68.8  | 
    
| 
       钢结构  | 
      
       万吨  | 
      
       21.0  | 
    
| 
       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  | 
      
       万吨  | 
      
       2.8  | 
    
| 
       滚动轴承  | 
      
       万套  | 
      
       1882.1  | 
    
| 
       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  | 
      
       吨  | 
      
       6071.0  | 
    
| 
       印刷专用设备  | 
      
       吨  | 
      
       131.0  | 
    
| 
       低压开关板  | 
      
       面  | 
      
       2593.0  | 
    
| 
       电力电缆  | 
      
       千米  | 
      
       53022.3  | 
    
| 
       铅酸蓄电池  | 
      
       千伏安时  | 
      
       307838.3  | 
    
| 
       锂离子电池  | 
      
       千瓦时  | 
      
       179227.1  | 
    
|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 
      
       台(套)  | 
      
       70355.0  | 
    
| 
       
  | 
    ||
五、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5715个,比2018年末增长124.3%;从业人员65887人,比2018年末增长31.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32.6%,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5.9%,建筑安装业占10.1%,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1.4%。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50.5%,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9.1%,建筑安装业占10.3%,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20.1%(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5715  | 
      
       65887  | 
    
| 
       房屋建筑业  | 
      
       1863  | 
      
       33253  |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909  | 
      
       12595  | 
    
| 
       建筑安装业  | 
      
       578  | 
      
       6762  |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2365  | 
      
       13277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67.3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59.8%;负债合计337.3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92.6%。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2.83亿元,比2018年增长96.1%(详见表5-2)。
表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 
       合 计  | 
      
       467.32  | 
      
       337.37  | 
      
       332.83  | 
    
| 
       房屋建筑业  | 
      
       250.65  | 
      
       191.47  | 
      
       199.42  |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159.09  | 
      
       110.20  | 
      
       75.40  | 
    
| 
       建筑安装业  | 
      
       29.94  | 
      
       22.89  | 
      
       26.65  |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27.58  | 
      
       12.70  | 
      
       31.30  | 
    
六、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1894个,从业人员5613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4.7%和27.9%。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52.9%,零售业占47.1%。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2.1%,零售业占47.9%(详见表6-1)。
表6-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1894  | 
      
       56138  | 
    
| 
       批发业  | 
      
       6290  | 
      
       29239  |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429  | 
      
       2251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739  | 
      
       4810  |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352  | 
      
       1586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103  | 
      
       328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79  | 
      
       1708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3012  | 
      
       12664  |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860  | 
      
       3773  |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41  | 
      
       118  | 
    
| 
       其他批发业  | 
      
       575  | 
      
       2001  | 
    
| 
       零售业  | 
      
       5604  | 
      
       26899  | 
    
| 
       综合零售  | 
      
       903  | 
      
       5687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702  | 
      
       2583  |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533  | 
      
       1902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281  | 
      
       1465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566  | 
      
       3123  |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614  | 
      
       4177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561  | 
      
       2657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718  | 
      
       2532  |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726  | 
      
       2773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95.1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2.1%;负债合计195.8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4.0%。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34.27亿元,比2018年增长71.5%(详见表6-2)。
表6-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395.18  | 
      
       195.84  | 
      
       734.27  | 
    
| 
       批发业  | 
      
       266.26  | 
      
       146.49  | 
      
       551.71  |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25.08  | 
      
       13.62  | 
      
       24.03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39.28  | 
      
       13.52  | 
      
       86.38  |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5.50  | 
      
       3.67  | 
      
       8.07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2.21  | 
      
       0.22  | 
      
       0.99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9.03  | 
      
       14.17  | 
      
       33.58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16.36  | 
      
       68.31  | 
      
       337.15  |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47.80  | 
      
       27.30  | 
      
       46.15  |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1.22  | 
      
       0.47  | 
      
       1.73  | 
    
| 
       其他批发业  | 
      
       9.79  | 
      
       5.22  | 
      
       13.63  | 
    
| 
       零售业  | 
      
       128.92  | 
      
       49.34  | 
      
       182.56  | 
    
| 
       综合零售  | 
      
       20.32  | 
      
       15.47  | 
      
       25.08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14.14  | 
      
       2.80  | 
      
       11.43  |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7.24  | 
      
       1.16  | 
      
       6.04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7.55  | 
      
       3.67  | 
      
       7.35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8.34  | 
      
       3.94  | 
      
       8.81  |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39.90  | 
      
       9.17  | 
      
       83.89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10.00  | 
      
       4.42  | 
      
       14.24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12.03  | 
      
       4.96  | 
      
       10.19  |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9.41  | 
      
       3.75  | 
      
       15.53  |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323个,从业人员1348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4.7%和6.9%(详见表7-1)。
表7-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323  | 
      
       13482  | 
    
| 
       道路运输业  | 
      
       1049  | 
      
       9801  | 
    
| 
       水上运输业  | 
      
       63  | 
      
       818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44  | 
      
       317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125  | 
      
       1581  | 
    
| 
       邮政业  | 
      
       42  | 
      
       965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6.9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2.3%;负债合计135.31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9%。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39亿元,比2018年增长195.0%(详见表7-2)。
表7-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16.93  | 
      
       135.31  | 
      
       94.39  | 
    
| 
       道路运输业  | 
      
       93.54  | 
      
       64.80  | 
      
       59.61  | 
    
| 
       水上运输业  | 
      
       4.16  | 
      
       2.00  | 
      
       4.49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2.34  | 
      
       1.68  | 
      
       4.43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112.24  | 
      
       64.33  | 
      
       17.97  | 
    
| 
       邮政业  | 
      
       4.65  | 
      
       2.51  | 
      
       7.89  | 
    
八、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819个,从业人员927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5%和20.2%。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22.1%,餐饮业占77.9%。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2.3%,餐饮业占77.7%(详见表8-1)。
表8-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 
       合 计  | 
      
       819  | 
      
       9279  | 
      
       
  | 
    
| 
       住宿业  | 
      
       181  | 
      
       2065  | 
      
       
  | 
    
| 
       旅游饭店  | 
      
       36  | 
      
       532  | 
      
       
  | 
    
| 
       一般旅馆  | 
      
       140  | 
      
       1480  | 
      
       
  | 
    
| 
       民宿及其他住宿业  | 
      
       5  | 
      
       53  | 
      
       
  | 
    
| 
       餐饮业  | 
      
       638  | 
      
       7214  | 
      
       
  | 
    
| 
       正餐服务  | 
      
       562  | 
      
       6695  | 
      
       
  | 
    
| 
       快餐服务  | 
      
       36  | 
      
       281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7  | 
      
       63  |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6  | 
      
       87  | 
      
       
  | 
    
| 
       其他餐饮业  | 
      
       27  | 
      
       88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7.0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4%;负债合计13.01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6%。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32亿元,比2018年增长44.4%(详见表8-2)。
表8-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7.03  | 
      
       13.01  | 
      
       16.32  | 
    
| 
       住宿业  | 
      
       12.05  | 
      
       3.84  | 
      
       3.23  | 
    
| 
       旅游饭店  | 
      
       5.30  | 
      
       2.11  | 
      
       0.71  | 
    
| 
       一般旅馆  | 
      
       6.36  | 
      
       1.51  | 
      
       2.38  | 
    
| 
       民宿及其他住宿业  | 
      
       0.38  | 
      
       0.21  | 
      
       0.14  | 
    
| 
       餐饮业  | 
      
       14.98  | 
      
       9.17  | 
      
       13.09  | 
    
| 
       正餐服务  | 
      
       14.41  | 
      
       8.94  | 
      
       12.27  | 
    
| 
       快餐服务  | 
      
       0.31  | 
      
       0.15  | 
      
       0.56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0.09  | 
      
       0.03  | 
      
       0.11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0.09  | 
      
       0.04  | 
      
       0.05  | 
    
| 
       其他餐饮业  | 
      
       0.07  | 
      
       0.02  | 
      
       0.11  |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085个,从业人员745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0.1%和68.8%(详见表9-1)。
表9-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085  | 
      
       7456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46  | 
      
       1799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320  | 
      
       1529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19  | 
      
       4128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8.0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0.9%;负债合计37.7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57.1%。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29亿元,比2018年增长187.6%(详见表9-2)。
表9-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78.02  | 
      
       37.79  | 
      
       86.29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44.26  | 
      
       16.93  | 
      
       25.97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12.70  | 
      
       8.16  | 
      
       28.46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1.06  | 
      
       12.71  | 
      
       31.87  | 
    
十、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37个,从业人员1291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7.1%、下降44.9%(详见表10-1)。
表10-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137  | 
      
       12910  | 
    
| 
       货币金融服务  | 
      
       37  | 
      
       5336  | 
    
| 
       资本市场服务  | 
      
       13  | 
      
       28  | 
    
| 
       保险业  | 
      
       39  | 
      
       7121  | 
    
| 
       其他金融业  | 
      
       48  | 
      
       425  | 
    
| 
       注:表中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和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负责普查的单位。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24.5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4.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03亿元,比2018年增长96.9%(详见表10-2)。
表10-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924.59  | 
      
       98.03  | 
    
| 
       货币金融服务  | 
      
       66.16  | 
      
       0.23  | 
    
| 
       资本市场服务  | 
      
       22.20  | 
      
       0.19  | 
    
| 
       保险业  | 
      
       0.04  | 
      
       0.04  | 
    
| 
       其他金融业  | 
      
       1836.19  | 
      
       97.57  | 
    
| 
       注:表中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  | 
    ||
十一、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380个,比2018年末增长32.8%。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61个,比2018年末下降14.4%;物业管理企业659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327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5.8%和48.6%。
202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7225人,比2018年末下降18.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954人,比2018年末下降35.2%;物业管理企业10517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935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8.4%、增长20.0%(详见表11-1)。
表11-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380  | 
      
       17225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261  | 
      
       3954  | 
    
| 
       物业管理  | 
      
       659  | 
      
       10517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327  | 
      
       1935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99  | 
      
       662  | 
    
| 
       其他房地产业  | 
      
       34  | 
      
       157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1532.4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8%。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323.17亿元,物业管理企业37.08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4.60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0.1%、增长51.4%、下降72.5%。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097.5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6%。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0.17亿元,比2018年增长13.8%(详见表11-2)。
表11-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532.40  | 
      
       1097.53  | 
      
       220.17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323.17  | 
      
       961.70  | 
      
       202.65  | 
    
| 
       物业管理  | 
      
       37.08  | 
      
       15.68  | 
      
       11.05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4.60  | 
      
       3.61  | 
      
       2.96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69.75  | 
      
       63.40  | 
      
       2.46  | 
    
| 
       其他房地产业  | 
      
       97.80  | 
      
       53.14  | 
      
       1.04  |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330个,从业人员4525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26.8%和112.8%。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9.1%,商务服务业占80.9%。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14.8%,商务服务业占85.2%(详见表12-1)。
表12-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6330  | 
      
       45252  | 
    
| 
       租赁业  | 
      
       1207  | 
      
       6692  | 
    
| 
       商务服务业  | 
      
       5123  | 
      
       38560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77.4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4.5%。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8.11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19.30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81.1%和23.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02.03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7.1%。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68亿元,比2018年增长105.1%(详见表12-2)。
表12-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577.41  | 
      
       202.03  | 
      
       124.68  | 
    
| 
       租赁业  | 
      
       58.11  | 
      
       11.73  | 
      
       30.00  | 
    
| 
       商务服务业  | 
      
       519.30  | 
      
       190.30  | 
      
       94.68  |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1608个,从业人员1173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8.6%和40.5%。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521个,从业人员1019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3.0%和59.5%(详见表13-1)。
表13-1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521  | 
      
       10199  |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130  | 
      
       535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760  | 
      
       6285  |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631  | 
      
       3379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7.9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6.4%;负债合计27.3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2.0%。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57亿元,比2018年增长118.0%(详见表13-2)。
表1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67.96  | 
      
       27.30  | 
      
       33.57  |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6.56  | 
      
       2.01  | 
      
       2.40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22.80  | 
      
       10.80  | 
      
       14.04  |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38.59  | 
      
       14.49  | 
      
       17.13  |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331个,从业人员1472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8.4%和145.4%。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62个,比2018年末增长10.7%;从业人员4450人,比2018年末下降2.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8.7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1.2%;负债合计108.8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3.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比2018年增长122.8%。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45.9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3.1%。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0.57亿元,比2018年增长21.5%。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285个,从业人员656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8.2%、下降16.9%(详见表15-1)。
表1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285  | 
      
       6560  | 
    
| 
       居民服务业  | 
      
       617  | 
      
       2916  |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486  | 
      
       2180  | 
    
| 
       其他服务业  | 
      
       182  | 
      
       1464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8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2.4%;负债合计3.6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0亿元,比2018年增长50.0%(详见表15-2)。
表1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2.86  | 
      
       3.62  | 
      
       9.30  | 
    
| 
       居民服务业  | 
      
       7.00  | 
      
       1.26  | 
      
       3.91  |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4.19  | 
      
       1.71  | 
      
       3.91  | 
    
| 
       其他服务业  | 
      
       1.67  | 
      
       0.64  | 
      
       1.48  | 
    
十六、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762个,从业人员4901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5.2%和24.3%。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919个,从业人员4414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0.1%和28.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7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2.1%;负债合计3.8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47亿元,比2018年增长40.7%。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67.4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0%。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08.40亿元,比2018年增长82.8%。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623个,从业人员25646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0.6%、增长4.3%。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412个,比2018年末下降6.4%,从业人员15052人,增长7.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5.3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8%;负债合计29.2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1.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15亿元,比2018年增长0.1%。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67.8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6.4%。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4.00亿元,比2018年增长28.3%。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802个,从业人员424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7%、下降2.1%。其中,企业法人单位730个,从业人员328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9.3%和5.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46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7.4%;负债合计2.6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6.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比2018年增长40.8%。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5.5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5.4%。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82亿元,比2018年增长7.1%。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3036个,比2018年末下降3.6%;从业人员43399人,下降8.2%。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70.68亿元,比2018年增长99.2%。
二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0个[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8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8%;高端装备制造业43个,占15.9%;新材料产业61个,占22.6%;生物产业32个,占11.9%;新能源汽车产业10个,占3.7%;新能源产业31个,占11.5%;绿色环保产业47个,占17.4%。
(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3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1.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7.8%;数字创意产业2个,占8.7%。
二十一、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制造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84个,比2018年末增长115.4%;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9.9%,比2018年末提高3.7个百分点。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88亿元,比2018年增长71.3%;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0.3%,比2018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1.57亿元,比2018年增长214.0%;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8.6%,比2018年提高7.1个百分点;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25%,比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平均水平高1.42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9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8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168.5%和193.3%;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44.9%,比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平均水平高12.7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服务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3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1.1%。其中,信息服务11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7.8%;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6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1%。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47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29.5%。
二十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256个,从业人员22129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5.68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82个,占8.1%;数字产品服务业245个,占10.9%;数字技术应用业996个,占44.1%;数字要素驱动业833个,占36.9%。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6582人,占29.7%;数字产品服务业1209人,占5.5%;数字技术应用业7115人,占32.2%;数字要素驱动业7223人,占32.6%。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58.16亿元,占33.1%;数字产品服务业7.49亿元,占4.3%;数字技术应用业85.46亿元,占48.6%;数字要素驱动业24.57亿元,占14.0%。
二十三、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18个,比2018年增长26.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3.1%。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229.6人/年,比2018年增长247.4%。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9.12亿元,比2018年增长129.1%;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2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7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42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128.1%和77.7%;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1.6%,比2018年下降9.0个百分点。
表2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 
       
  | 
      
       R&D经费支出 (亿元)  | 
      
       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 
    
| 
       合 计  | 
      
       19.12  | 
      
       1.16  | 
    
| 
       采矿业  | 
      
       12.82  | 
      
       2.22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2.67  | 
      
       2.21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0.15  | 
      
       8.76  | 
    
| 
       制造业  | 
      
       5.50  | 
      
       0.83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0.17  | 
      
       0.12  | 
    
| 
       食品制造业  | 
      
       0.02  | 
      
       0.42  | 
    
| 
       纺织业  | 
      
       0.10  | 
      
       1.14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0.11  | 
      
       1.20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0.09  | 
      
       1.11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0.01  | 
      
       0.26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0.64  | 
      
       0.53  | 
    
| 
       医药制造业  | 
      
       0.96  | 
      
       2.98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0.21  | 
      
       1.67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0.22  | 
      
       0.26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01  | 
      
       0.09  | 
    
| 
       金属制品业  | 
      
       0.29  | 
      
       0.88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0.13  | 
      
       1.04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0.33  | 
      
       1.09  | 
    
| 
       汽车制造业  | 
      
       0.30  | 
      
       1.06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0.04  | 
      
       2.05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0  | 
      
       3.29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0.10  | 
      
       0.51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14  | 
      
       3.21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0.12  | 
      
       2.29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80  | 
      
       0.20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0.79  | 
      
       0.20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01  | 
      
       0.19  | 
    
二十四、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3051个,从业人员1.59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3.2%和13.7%;资产总计93.5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0.3%。
2023年末,全市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719个,从业人员1.45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4.2%和22.0%;资产总计86.6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1.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6.20亿元,比2018年增长72.2%。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332个,从业人员0.14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6.1%、下降33.4%;资产总计6.9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9.2%;全年支出(费用)2.53亿元,比2018年下降7.6%。
注:
[1]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2] 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下同。
[3] 部分企业从事多个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生产活动,故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领域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之和大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受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4]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5]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6]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标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7]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8]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9]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10]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11]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12]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1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